老福清的故事,丰富多彩。见证福清的繁华变迁,回味福清的历史韵味。《老福清的故事》系列节目,由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用福清方言讲解,为市民群众献上文艺大餐。今天的节目,福清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将给大家讲述过去福清的小吃点心糖糕饼的故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品类极为丰富,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我们福清,各种小吃点心品类尤其繁多,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行走他乡时,行囊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它裹挟着浓浓的乡愁,飘荡远方,像福清的光饼、蛎饼、起家粿、番薯丸等等,走到哪里这些家乡的味道总是让人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腊月廿四福清民间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各种糖糕饼,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里的保护神——灶君灶妈,送灶君到天庭述职,叫做“送神”,农历正月初四,在备上香烛糖糕饼接灶君回来,叫做“接神”。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过去人们到亲戚家做客,总有许多礼节性的招待在等待我们,主人家一定要留您吃点心,煮出一大碗蛋面来招待你,让你盛情难却。简单一点的,也要给你煮出两个荷包蛋加真酥糕或者寸枣,让你甜滋滋地吃上一碗。虽然这种礼节性招待客人的习俗现在已经慢慢淡化,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亲戚朋友之间节日相互走动的传统早已深入人心。比如烰些海蛎饼请亲朋好友到家做客美食一番增进友谊,还是经常的。
福清特色的糖糕饼点心,是福清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打着福清人深深烙印的各种糖糕饼,揣在“福清哥”的行囊中走南闯北。在海外的华侨和在国外打工的福清人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光饼香,光饼好,光饼就是我们的‘麦当劳’”。光饼,这福清人极普通的小小面食,总让众多身在异乡的“福清哥”勾起浓浓的思乡爱乡情结。
第十七期-糖糕饼的故事
在下期的节目中,郑卫建老师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过去福清糖糕饼的故事。敬请关注!
《老福清的故事》节目列表: